目前,全球每年产生4亿多吨塑料,但在全球已经产生的7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塑料污染会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呵护地球家园刻不容缓!
3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发布《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的第四部分,明确提出“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有力推动产业循环畅通”,并明确2024年和2025年制修订重点国家标准项目清单。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该标准均属推荐性质的国家标准, 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标准编制组织方为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2024年和2025年再生塑料制修订重点国家标准项目的立项,将从塑料产品可回收设计、闭环回收、回收机制(押金制的回收、以旧换新等)、再生塑料创新应用、高品质再生等方面。为塑料原级循环制度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塑料在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有害度最高且持续最久,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塑料污染使海鸟海龟误食塑料制品,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在海浪和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分解成微塑料,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后将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自2022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就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开始制定《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第2部分:海洋塑料》(计划编号 CSRA2022003)团体标准。
《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第2部分:海洋塑料》规定了在塑料物理回收再生过程中对来自海洋、内水塑料的来源管理、生产、标识和销售的监管链追溯要求,以及使用海洋、内水塑料进行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和纤维产品生产、标识和销售的监管链及再生塑料含量的追溯要求。
该标准从回收来源划分和鉴别,鼓励涉水作业活动后及时就地回收,并对原材料来源属性和具体回收方位进行初始来源追溯,真实准确记录管理,更准确直接地追溯到源头来源,明确产生海洋、内水塑料的责任主体。
点击下载:《塑料回收再生及塑料产品中再生塑料含量的可追溯性要求第 2 部分:海洋、内水塑料》(意见征求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女玉足可爱少女写线亿,深圳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来了,开始招标,地址在这
1-0!绿军22三分平纪录大胜热火 塔图姆23+10+10季后赛首次三双
109-97!哈登28分8助,东欧合砍64分难救主,快船1-0占得先机
【预告】4月26日|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10场: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学习教研主题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