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616,简称:浙江华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4.78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母净利润4,766.92万元,同比增长6.66%,总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塑料作为现代工业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其制品已渗透至国民经济各核心领域及日常生活场景。塑料机械作为塑料制品加工的“工业母机”,按成型工艺可分为注塑机、挤出机、吹塑机等主要类别。其中注塑机以超过40%的产值占比成为塑料成型设备的绝对主导品类,其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直接影响产业链配套企业。
聚焦这一核心赛道,浙江华业深耕行业近三十载,是我国塑料机械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先行者。公司专业生产螺杆、机筒及哥林柱等核心零部件,这些部件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挤出机等设备,并最终服务于汽车轻量化部件、智能家电、消费电子、高端包装及建材等蓬勃发展的下游领域。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深耕,浙江华业已成长为业内领先的定制化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其核心产品螺杆和机筒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12%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13.2%,持续领跑行业。且公司已连续三年被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塑机辅机及配套件行业五强企业”。
在近年来“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塑料成型设备下游应用空间持续扩容,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其中螺杆机筒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13%;哥林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0%,在各自细分市场均展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
业务的持续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张和财务结构的优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浙江华业总资产达到18.5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2.03%;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大幅增长至13.26亿元,增幅高达43.84%。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净资产规模的显著提升也增强了公司的财务稳健性与抗风险能力,为后续的战略布局、产能扩张及技术研发投入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国与消费国,相关设备年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行业整体呈现从“量”到“质”的升级趋势。尽管高端市场目前仍由欧洲、日本企业主导,但以浙江华业为代表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通过深度协同本土设备商攻坚关键技术,加速高端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作为国产塑机产业链的关键赋能者,浙江华业自成立以来持续嵌入客户创新链条,已形成“研发-量产-迭代”的全周期协同机制。公司不仅匹配设备更新节奏,更前瞻性地布局超大型、高精密设备配套技术,例如在国产首台套8500吨超大型注塑机(可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超大型构件需求)研发中,其突破性螺杆机筒技术为设备锁模力与精度提供了核心保障。这一深度协同模式,使公司成为推动塑料成型设备国产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技术壁垒的构筑源于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浙江华业近五年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491.85万元,同比提升12.83%。持续的投入转化为硬核技术资产,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项,专利总数达132项。其中,“多轴联动纳米级抛光技术”、“梯度耐磨层复合工艺”等核心工艺,已成为行业性能标杆。
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穿透力,在国内市场,公司与海天国际、伊之密、震雄集团等头部设备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覆盖国内注塑机TOP10厂商供应链。在全球化布局上,公司以精密螺杆为突破口,相继通过恩格尔(Engel)、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等全球头部设备商的严苛认证,产品打入德、日、美高端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赫斯基(Husky)的合作中,其螺杆产品成功替代欧美供应商,应用于医用级精密注塑系统,标志着技术实力获国际顶尖客户背书。
从舟山本土企业到全球“隐形冠军”,浙江华业凭借技术深耕与产业链协同,正持续改写全球高端塑机核心部件的竞争格局。
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支持密不可分。在制造强国战略框架下,《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5-2035)》与《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形成双重推力,促使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种强有力的支持直接转化为行业发展动能,2025年1-5月,塑料机械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507.88亿元,同比增长6.07%,利润总额43.92亿元,同比增长10.40%,8.65%的利润率印证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态势。
政策驱动景气度提升,叠加下游多领域需求同步爆发,二者形成了强劲的增长合力。具体而言: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近年来,塑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保险杠、车灯、仪表盘、装饰条、变速器等多个部件。而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增重带来的轻量化需求较燃油车更加迫切,驱动塑料在汽车部件渗透率从25%升至35%,并催生出大型电池壳体、内饰件等塑料部件需求。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这一发展趋势为注塑机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上游零部件厂商亦深度受益。
与此同时,家电、3C等领域在“国补”、“以旧换新”等政策的驱动下,亦处于加速发展状态。2025年上半年,家电市场整体零售额达到4537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显著,带动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增速超30%。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家电领域塑料用量占行业总需求的32%,其中冰箱、空调的塑料零部件占比高达40%-50%,这对注塑机核心部件提出更高技术要求,进而转化为高精密零部件的市场增量。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与有关方面进一步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在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达到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则将在7月下达。
受此影响,下半年汽车、家电、3C行业将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发展,推动塑料成型设备市场持续发展。此外,在政府出口退税及信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注塑机行业海外市场持续扩张,出口规模稳步提升。
在下游行业景气度快速复苏的背景下,浙江华业凭借自身积累的工艺技术以及产品质量迅速响应需求,在手订单快速增长。根据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的工时数统计,报告期内公司螺杆机筒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0%;哥林柱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
为了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在保持与存量优质客户合作的同时,仍持续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力度,未来随着公司在研发层面持续发力,将有望推出更多高性能、定制化产品,深度契合汽车、家电、3C等行业升级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同时,浙江华业上市后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将助力其扩充产能、优化生产布局,高效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引领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