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大街小巷中的路边摊,总是会在装热辣滚烫的碗中套上塑料袋,而打包带走的食物中,无论什么,商家也总是怡然自得的用塑料袋打包。
可是殊不知,在表面上看着百利无一害的塑料袋,实则却在犹如“毒品”一般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不得不疑问,这些塑料袋到底还能不能用了?
晚上,在街边吃串串香,老板会提前把麻酱调好放进套着塑料袋的碗里,吃起来可真香啊!
相信大家对这个场景不陌生,确实很方便啊,老板也不用洗碗,吃饭的人也会觉得很卫生。
在市场上你甚至可以买到2元100个的塑料袋,市场内是有很多小作坊做出那些产品标准不合格的袋子的。
至于合格的袋子,“聚丙烯”材质,用微波加热,也不会产生异味。因为它的耐高温性更强在160°到170°之间。
按照食物温度的最高标准,当食物以100°的高温析出,“聚丙烯塑料袋”中的“带毒单体”几乎没有。
但是这有一个大前提,塑料袋必须是“食品级”的,否则在一般的聚丙烯塑料袋中,还是会有加工添加剂析出的。
有网友说:路边摊本来就是为了节约成本采用的塑料袋,大概率会买些便宜的塑料袋。要求小商贩都准备食品级的塑料袋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因为有些“三无小作坊”,在生产塑料袋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会在新料中加入回料,这样就增加了安全上的不确定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表示,塑化剂跟塑料的结合并不牢固,越是油脂性、温度高的食物,接触到塑料包装后,塑化剂从塑料迁移的量越多。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中,厉曙光教授表示,人体食用了塑化剂,可能会带来以下危害:
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而且被毒害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肝癌,长期摄入塑化剂,对肝脏也有很大伤害,作为人体的解毒排毒器官,肝脏受到的伤害更大,慢性侵蚀,可能导致癌变。
闻:食品级塑料袋在加热后,不会散出异味,而一般塑料袋的异味,则会非常明显。
但是,商场、超市、小吃摊还是都在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盒装食品,使用的塑料制品很多是不达标的非食品级塑料制品,甚至还有很多劣质塑料鱼龙混杂。
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点景区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用品。
只是这些规定只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店铺里被执行了,很多路边摊都还在频繁的使用塑料制品。
其次就是路边摊的问题,我国地摊数量巨大而且分布范围广,城管执法局执法中很难全方位监管到每一个摊贩。
站在地摊主的角度来说,他们肯定也有他们的难处,摆一个小地摊的成本有限,使用塑料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而且很多顾客也同意这样的方式,觉得方便、干净、卫生,打包起来也比较方便。
油和酒都容易与塑料制品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储存时尽量少的使用塑料制品装。
另外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最好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
最后,要尽量少的把把盛有食品的塑料容器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